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与市场发展的深度融合,人工智能领域充分释放出巨大的创新能量,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量呈现指数性增长,但其创新能力与专利质量是否匹配等问题常常被人们所关注。最近,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《人工智能中国专利质量研究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,从多个维度揭示了我国人工智能专利质量情况。《报告》显示,在政策推动、需求拉动的合力作用下,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步显著,多个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,但同时也亟待解决海外专利布局较弱等问题。
政策需求成合力
自2013年以来,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第三次大规模的发展,不少国家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。近年来,我国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,人工智能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当中。2017至2019年间,我国相继出台了包括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《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》等相关文件,旨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,提高技术研发水平,增强技术应用转化能力。在政策推动和需求拉动之下,我国引发了人工智能创业热潮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人工智能领域,近五年融资总和达到6968.96亿元。《报告》显示,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由2010年1.0535万件增长为2019年的11.0962万件,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2.4%,授权量方面由2010年的4276件增长为2019年的3.7108万件,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7.8%。
创新质量显成效
“在关注专利数量的同时,我们更需要关注专利的质量,重视专利在法律、技术、市场、战略和经济等不同层面的价值等级。”《报告》参与人、华智众创(北京)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组曹莉博士表示,报告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申请的人工智能领域重点技术分支的全部中文专利数据,并通过国家平台IP7+专利分级管理系统对其法律状态和专利质量进行分析。据了解,《报告》中专利质量评分从专利的法律价值维度、技术价值维度、市场价值维度、战略价值维度、经济价值维度综合评分得出,其中技术价值维度主要从专利技术的先进性、成熟度、独立性、技术应用广度等角度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价。专利质量评分结果按照1-10级分布,数字越高代表专利质量越高。《报告》显示,在质量评分5-6级之间的专利数量最多,占比59.3%,7-8级专利数量占比33.4%,9级以上专利数量占比3.2%。主要创新主体专利质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专利集中在7-8级,其中百度公司在较高质量专利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创新主体。
寻找差距补短板
近年来,美国、日本等科技大国都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,增加投资、加强研究。在马天旗看来,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上跻身前列,但与国外相比,在核心技术上仍有差距。“国外掌握较多基础硬件核心专利,我国专利突围面临挑战。”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洋表示,以人工智能的智能芯片、基础算法两个领域为例,国外专利技术平均质量、专利综合竞争力数倍于我国企业。例如,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的权利要求平均数量更多,专利维持时间也较长,被后续研发者引用的次数更多。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/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不妥请告知
邮编:710075 电话:029-62273280
传真:029-62273290 邮箱:shaanxichuanglian@126.com